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村人村事之十九:笔匠

    信息发布者:luohongli
    2018-12-08 11:19:24   转载

    笔匠的叔父是一个老笔匠,制笔贩笔,闯荡江湖。因为见多识广,为人颇为自负,又风流倜傥。年轻时在汉口翠微路染上花柳病,失去生育能力。

    笔匠5岁时,过继为子,6岁学制笔。其叔父耳提面命,从篦梳、捆扎成形到熬制黄香、采削笔管,一一把臂,悉心栽培。

    笔匠少时聪颖,九岁即能独立制笔,刻上祖上的堂号:"致远堂",竟可乱真。其叔父很为自豪,毛笔数量大增。

    笔分三级,一是麻丝笔;二为羊毫笔,三为兔毫、狼毫或狐毫笔。兔、狼、狐毫又分为霜前或霜后。霜杀过的兔子、黄鼠狼以及狐狸的尾毛制笔最好,号称"毛不倒",笔不分叉,沾墨不枯,写起字来顺滑。

    猎人八乍每年入冬后给笔匠家送去百十张兔子、黄鼠狼、狐狸的皮子呢。

    笔匠常随叔父去汉口贩笔,一去三、二个月不等。有时无聊,就随叔父逛窑子。回来时,其叔父往往让他背着余下的毛笔过关。他只摇着纸扇,戴着礼帽,拄着文明棍,见人极有礼貌地躬身,一副见多识广的光棍儿样。

    据村上人说,他贩笔是假,走私烟土是真。每次从汉口回来,烟土装在笔管里,让笔匠背着过关检查,却从没有一次失手。也因此发了财,买了几亩地,交给兄弟种;又盖了一进院子,为笔匠娶了媳妇,指望着抱孙子呢。

    解放初期,残匪和会道门到处起事,杀人越货。笔匠和他的叔父窝在家里,开着制笔小作坊,有时拿到学校去卖。

    妓女从良的时候,老笔匠在汉口的相好,点名跟他,遣散办就打来电报,让他去领。他回来的时候,带回来一个很洋气又病态的妇女,说话蛮声蛮气,村里人都去看稀奇,像看把戏一样。那女人也不害羞,见人笑脸相迎,倒茶递烟,行为得体,显露出是大地方出来的人。她本人的烟瘾也很大,一口牙齿都是黄的,村人喊她"蛮子"

    儿媳妇是道地人家的女儿,对婆婆的身世既厌恶又讨嫌,终于看不惯婆婆的作为,闹得水火不容。老俩口就在东山墙开了一扇门,析居另过。

    没几年,那女人就得肺病死了。老笔匠也很落寂,只得又跟了笔匠一家生活,看着儿媳妇的脸色吃饭。

    农闲时或雨雪天气,人们凑在他家,看他叔侄二人制笔。

    有人就问:你制了大半辈子笔,也没发多大的财。

    老笔匠就寒了脸,愀然而语:制笔的虽然发不了财,但也不用交税。并说这是康熙爷留下来的规矩。接着他就讲了一个典故——

    说是康熙爷微服私访时,常去京畿一制笔人家,一来二去就熟了。临走时,笔匠欲起身相送,康熙爷见笔匠正忙,怕误了工夫,就手按住笔匠的肩膀说:“不起,不起。”随侍的宫廷画师就画了一个笔匠正在制笔,一个龙瓜从画的上方伸下,压住笔匠的肩膀的画。所以,制笔是发不了财的,这是康熙爷无意中封的。后来,康熙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深感对不起笔匠。于是就降下旨意,从此以后,免征天下所有笔匠的税赋。不知这传说是真是假,但我小时候的的确确在笔匠家的中堂看到过这一幅画,大概在文革中被焚烧了吧!

    由于笔匠一家深受这典故的影响,所以,当税收人员上门收税时,他们死活不交,并和税收人员发生激烈冲突。就交由大队管制,清理思想。老笔匠至死也不明白,视宗定下的规矩,好好的为啥就变了呢?

    自叔父死后,笔匠由于时运不济,流年多舛,心情郁闷。遂弃长就短,以务农为主,做笔只是偶一为之,而非主业了。

    人是社会的产物。

    人的职业是和社会需求相联系的,社会需要你时,你就有地位。

    QQ截图20181208111803.png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