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王廷立:“布依武术村”老祖 以武育人

    信息发布者:luohongli
    2018-12-08 11:34:28   转载

    黔西南州安龙县有“六乡安龙”之称,其中“一乡”便是199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的全国“武术之乡”。其起源地就在安龙县钱相街道办打凼村。

    “村里的人的武术几乎都是老祖传授的,都是老祖的徒弟徒孙。”打凼村村主任韦电文口中的“老祖”,是村中教授武术的抗日老兵——王廷立。

    一身藏青色外套,瘦削的脸上颧骨高耸,精神矍铄,走路时仍然步履矫健。在打凼村,92岁的王廷立老人是年龄最大最德高望重的寨老,被村民亲切地称为“老祖”。他十三岁开始拜师学武,后来自愿报名抗日青年远征军参加战争,在战场上,由于他有武术功底,许多时候都占有优势,上阵杀敌非常勇猛,历任部队的排长、代理连长等职。1955年转业回来,在普坪中学任教。任教期间他一直坚持习武,将打凼武术传承于后。

    王廷立十三四岁跟着父亲学习武术,天资聪颖加之勤学苦练,十六七岁时,已经能够在村中将所学武术教与其他年纪相仿的人。上初三时,正逢日军侵华。因为家人被日军侵害的校长庞国良的一首《抗日英雄歌》,被庞国良的情绪感染,还未满18岁的王廷立踏上了当兵之路,进入“知识青年远征军”。12年后,部队整编,又进入了共产党“二野战军”1749145团,一待就是十五年。

    王廷立退伍后回到安龙县,便开始了在普坪中学教学生涯,除了在学校教授地理课之外,还在村中组织教授村民武术,“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,保护家人和自己的民族。”

    老人的左手有些变形,那便是那些年战争时留下的痕迹。“有一次敌人砍过来,因为学武术,躲过一劫,但是伤到了手。打日本人的时候,用的是刺刀,会武术占了很大的优势,手肘、后脑勺都可以用上,左一个右一个……”说着说着,老人忍不住站起来,拿起身旁的扫帚,向记者表演了一段。别看他年岁已高,但打出的招式具有弹抖爆发之劲,聚合全身之气,透达两臂双手而发出,让人不禁啧啧称赞。

    老人传授的武术被称为“布依武术”,究其拳脚功夫和刀枪棍棒招式又自成一家,非常有特色,深究属于何门何派,至今无人能解。此后,每到正月和七月,夜晚的王廷立家中最是热闹:吃完晚饭,学生们便都集中到老人的家中,学习拳法、刀、枪、棍、棒、镰铗等武术,每晚练习到十一点才肯回家。

    “因为老祖,我们打凼村的很多人都会武术,2012年,老支书韦电文去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武术比赛时获得三等奖,就是靠的其中的‘布依拳’。”打凼村村支书王天禹说到,老人在村中传授武术时的学生很多,有将近70多个学生。年纪从30岁到90多岁,从爷爷辈到孙子辈,都有老人的学生。包括老支书韦电文以及村支书的父亲。

    “武术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中,我一定会努力并坚持将打凼武术传承下去,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 由于打凼武术的独特性,许多爱武之人都慕名前来学习,王廷立老人总是积极地与他们交流切磋,但是对于挑选入室弟子,王廷立老人却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,首先是徒弟的品质和练武的出发点,他主张“学拳先明礼,尚武先崇德”,这样才能很好地陶冶情操,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。打凼村的武术通过传承与发展,将打凼村的“布依武术”与村中地壳中的植物化石、五十六株重阳古树,并称为打凼村的“三绝三谜”。

    其步如虎行马踏,身似蛇缠大鹏展。在王廷立老人的坚持下,如今打凼村人人都喜爱武术,为了保证武术的传承管理,村主任韦电文和村中的人一起成立了“布依民族武术协会”。

    2009年,打凼村将“布依武术”带进校园,保证武术的传承。打凼小学、铜鼓井小学和安龙八中相继开启了武术课,请“布依民族武术协会”中的人进行教授,让孩子从小学习民族武术,保证“布依武术”得到传承。

    “现在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是老祖的徒孙了。我们会继续将打凼武术的精髓传承和发扬,让更多的人感受民间武术的魅力。”韦电文说道。

    QQ截图20181208112709.png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